人们大多难以忍受被别人直白地嘲笑、批评、拒绝或无视。有时候仅仅是自己看重的东西别人不认可,都会觉得懊恼不已。或许正因如此,也有人不知该如何恰当地拒绝,担心这样会“得罪别人”…… 但“拒绝”究竟为何会造成这么大影响?这背后有什么道理吗?
还真有,找本 社会心理学 教材看看就知道,有种现象叫“社会性拒绝”,它会让人的自尊受到冲击,被拒绝者甚至会为此打压别人。
再往深挖会发现:被人拒绝会造成某种情绪烦躁感,与突然被别人打了一下的感受类似。为何如此?若不求表述严谨,其原理大概是说大脑里有个“烦躁开关”,被人打时会开启,被人拒绝时也会开启。两者的区别是,被打时不仅烦躁而且知道疼痛源自哪里,而被拒绝时则只是感觉烦躁。
到此就可引发有趣的联想了——所谓忠言逆耳、祸从口出、情商低、不会说话等说法,其背后至少有一个共同的原因:说话人可能就事论事并无恶意,但听话人却有可能因为“社会性拒绝”变得越来越烦躁,甚至产生“逆反心理”。
那么,面对拒绝就没有办法保持淡定了吗?并不是。社会心理学指出,若能把自尊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分数、外貌、金钱或者别人赞美的基础上,把别人的观点看做是他们一贯的信念而不是刻意针对谁,则更易保持自我感觉良好。拒绝别人时,也可以因循同样的思路去处理。
注:另外还有研究表明,某些可缓解身体疼痛的止疼药物,也可缓解社会性拒绝引发的烦躁感(但,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,别拿自己的健康冒险)。